1968年(nian),美的(de)集團從5000元起家,到2022年(nian)完(wan)成(cheng)3457億(yi)營(ying)收,成(cheng)功(gong)地跨過了(le)成(cheng)長(chang)的(de)7道(dao)(dao)坎(kan)并成(cheng)長(chang)為頭部企業,其中跨越的(de)一道(dao)(dao)坎(kan)就(jiu)是(shi)人才坎(kan)。
經(jing)(jing)常(chang)聽到很多(duo)公司說沒有人才可用(yong):新(xin)建(jian)基地(di),沒人;新(xin)開業務,沒人;新(xin)立項目,沒人;海外建(jian)廠,沒人;新(xin)老交接,沒人……甚至,有幾個部門的(de)頭(tou),經(jing)(jing)常(chang)不作(zuo)為,有答(da)應無(wu)回應,老板早就不滿意了,想換人,卻(que)沒人可換。
我想說,那是因為你們公司沒有跨過人才坎。“書到用時方恨少(shao)”,人才也是(shi)一樣。
很多公司能(neng)夠(gou)度(du)過創業期,走向發展期,多數是因為老(lao)板個人能(neng)力足夠(gou)強。
但是,如果不能(neng)吸引更多的人才進入,如果不能(neng)形成(cheng)持續的人才梯隊,老板再厲(li)害,企業也不可能(neng)做大做強(qiang)。
美(mei)的(de)集團創始人何享健(jian)在30多年前,說過一句流傳(chuan)甚廣(guang)的(de)話,“60年代(dai)用(yong)北滘人,70年代(dai)用(yong)順德人,80年代(dai)用(yong)廣(guang)東人,90年代(dai)用(yong)全國人,21世紀我們(men)用(yong)全世界(jie)的(de)優(you)秀人才。”
這一番話已經(jing)表(biao)明了美的的人才(cai)(cai)理念,就(jiu)是要廣納賢才(cai)(cai)。從(cong)上世紀80年(nian)代(dai)的“星期(qi)六工程師”,到(dao)(dao)1991年(nian)引(yin)入馬(ma)軍博士(shi)引(yin)起社會反響,到(dao)(dao)1992年(nian)以(yi)(yi)方(fang)洪(hong)波為代(dai)表(biao)的大(da)批(pi)內地人才(cai)(cai)涌入,到(dao)(dao)1996年(nian)啟動校(xiao)園(yuan)招聘(pin)進(jin)行自主(zhu)培養,再到(dao)(dao)之(zhi)后引(yin)入大(da)量日(ri)韓外籍專家,以(yi)(yi)及2012年(nian)方(fang)洪(hong)波接班后不斷加大(da)海外人才(cai)(cai)、高端人才(cai)(cai)的引(yin)入。
美的的高速發展,是一批又一批人才支撐起來的,是越來越扎實的人才密度和厚度支撐起來的。
說到這里,難免會有(you)企(qi)業老板反問(wen)一(yi)(yi)句,“我(wo)花(hua)大價錢(qian)把人(ren)找來了(le),辛辛苦(ku)苦(ku)把人(ren)培養(yang)起來了(le),他一(yi)(yi)轉身就走了(le),那我(wo)不(bu)是得(de)不(bu)償(chang)失嗎?我(wo)為什么要做這種費力不(bu)討(tao)好的(de)事呢?”
我想說,在人才這件事上,我們要算大賬,不要算小賬。
什么意思?
先說算小賬。
我把張三招進來,又給高收入(ru),又對他(ta)很信任,回頭他(ta)說走(zou)就走(zou),還有良心嗎?
我們今年招(zhao)了(le)100個畢業生,結果第二年留下來不到30個,走(zou)了(le)一大半(ban),這樣的校招(zhao)還(huan)有(you)意義(yi)嗎?
張三(san)來了(le)又(you)走,我們(men)也(ye)許真(zhen)留不(bu)住。
畢業生走了一大半,我們也(ye)許還是留(liu)不住。
一(yi)看招聘張三(san)和培養今年(nian)畢(bi)業生的投入產出(chu),發(fa)現是個虧本(ben)買賣,還不如不做(zuo)。這(zhe)就是在算小(xiao)賬。
算小賬的結果,就是現(xian)有(you)團隊鐵板(ban)一塊,新(xin)鮮血液進不(bu)來(lai),下面人(ren)才(cai)上不(bu)來(lai)。
算小賬,永遠無法打破現有人才格局。
那(nei),怎么才(cai)叫算大帳?
算大帳,可以從兩方面來考慮。
一方面,做反思。
張三的出走和(he)畢業(ye)生的大面(mian)積流失,確(que)實很痛心,公司在人才(cai)(cai)使用和(he)保留(liu)上一定存在不小的問題(ti),必(bi)須要改變,這樣才(cai)(cai)能避免重蹈覆轍。
另一方面,看長遠。
不糾結張三個人的出走,也不糾結今年畢業生的流失,而是首先承認“現在人才的流動就是越來越快”這個現實,然后從長遠來看,公司要做的不是叫停,而是加速,也就是說,要讓人才培養和復制的速度,超過人才流失的速度。
這個算大帳的邏輯思路,就是美的多年來人才發展的思路。
當年,我也(ye)(ye)覺得(de)美的人(ren)(ren)才流動(dong)太大,有些優秀的人(ren)(ren)離開,我也(ye)(ye)會覺得(de)很可惜。我當年這種想(xiang)法(fa),其實就(jiu)是在算小賬,局限在看個體和(he)看眼(yan)下。美的要做到持續發(fa)展,作為當家人(ren)(ren),不論(lun)是何享健還是方(fang)洪波,都沒有糾(jiu)結(jie)(jie)一城一池的得(de)失,而是想(xiang)方(fang)設法(fa)讓(rang)越(yue)(yue)來越(yue)(yue)多的人(ren)(ren)才進來,讓(rang)年輕人(ren)(ren)的培(pei)養速度和(he)上升速度越(yue)(yue)來越(yue)(yue)快,以抵消人(ren)(ren)才的流失,同(tong)時還打破了團隊的板結(jie)(jie)。
算(suan)大帳(zhang)的美的集團(tuan),就(jiu)這樣跨過(guo)了人才這道坎。
轉載://bamboo-vinegar.cn/zixun_detail/120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