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激勵是企業為了激勵和留住核心人才,而推行的一種長期激勵機制。有條件的給予激勵對象部分股東權益,使其與企業結成利益共同體,從而實現企業的長期目標。
如今,股權激勵不止適用于企業內部員工,還可以被廣泛地運用于激勵合作伙伴,甚至是投資方。特別要注意的是,股權激勵所帶來的“好處”很難被衡量,夸大其詞另它的好處被無限放大,而一旦忽略了“副作用”,對于企業來說就是巨大損失代價,甚至是牢獄之災。
我們不否認股權激勵的的作用,但是股權激勵的威害性也不容忽視。
具行業數據統計,中國實施股權激勵的企業,不論是上市公司還是非上市公司60%以上都以失敗告終
萬科(ke)(ke)(ke)先后(hou)啟動了三(san)次(ci)股(gu)(gu)權(quan)激(ji)(ji)勵(li)方案(an)。第(di)一次(ci)股(gu)(gu)權(quan)激(ji)(ji)勵(li)對(dui)象(xiang)是全員,且無相關業(ye)績考(kao)核標準;2006年(nian)(nian)(nian)啟動第(di)二(er)(er)次(ci)股(gu)(gu)權(quan)激(ji)(ji)勵(li)方案(an),萬科(ke)(ke)(ke)當時(shi)推(tui)出為期三(san)年(nian)(nian)(nian)(2006年(nian)(nian)(nian)-2008年(nian)(nian)(nian))的(de)(de)(de)股(gu)(gu)權(quan)激(ji)(ji)勵(li)計劃,將提取激(ji)(ji)勵(li)基金的(de)(de)(de)條件設定(ding)為:同時(shi)滿(man)足公司年(nian)(nian)(nian)凈利(li)潤(run)(NP)增(zeng)長率(lv)(lv)(lv)超過(guo)15%和公司全面(mian)攤(tan)薄的(de)(de)(de)年(nian)(nian)(nian)凈資(zi)(zi)產(chan)收(shou)益率(lv)(lv)(lv)(ROE)超過(guo)12%的(de)(de)(de)雙重要求,并要求每股(gu)(gu)收(shou)益增(zeng)長率(lv)(lv)(lv)超過(guo)10%,但萬科(ke)(ke)(ke)僅2006年(nian)(nian)(nian)度的(de)(de)(de)計劃得以完成,2007年(nian)(nian)(nian)夭折,2008年(nian)(nian)(nian)的(de)(de)(de)激(ji)(ji)勵(li)計劃因金融危機導致業(ye)績未(wei)達標被迫終止(zhi);第(di)三(san)次(ci)為2010年(nian)(nian)(nian)提出擬向激(ji)(ji)勵(li)對(dui)象(xiang)授予股(gu)(gu)票期權(quan),時(shi)間為四年(nian)(nian)(nian),條件為三(san)個行權(quan)期全面(mian)攤(tan)薄的(de)(de)(de)凈資(zi)(zi)產(chan)收(shou)益率(lv)(lv)(lv)依次(ci)不(bu)低(di)于(yu)14%、14.5%和15%,相比基準年(nian)(nian)(nian)之后(hou)的(de)(de)(de)第(di)一、二(er)(er)、三(san)年(nian)(nian)(nian)的(de)(de)(de)凈利(li)潤(run)增(zeng)長率(lv)(lv)(lv)依次(ci)不(bu)低(di)于(yu)20%、45%和75%。
2014年(nian)萬(wan)科也沒(mei)有完成股權(quan)激勵。萬(wan)科銷售規模雖然(ran)達到2000億(yi)元,但根本(ben)完不成股權(quan)激勵,一些高官骨干們都跑了。
國美、 雷士照明、俏江南等“明星”企業都曾因股權之爭而讓企業遭受巨額損失,創始人無一例外遭受牢獄之災!
很創業公司里,曾出現過這樣的例子:有的員工自認為干得不錯,但是給了股份之后,員工覺得股份太少,算一算,沒有競爭對手給的錢多,所以就選擇了辭職。因此,股權激勵最好有想象空間,沒有想象空間的股權激勵會適得其反。有些時候,股權激勵如果不到位,等于沒激勵。
同時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金手銬”都是有期限的,過了一定階段就會失去作用,失去作用員工上班更多的時間討論股票、激勵解禁、上網、買房、買車的消費,主體工作旁落嚴重,最終高層團隊,一潭死水,成為企業持續發展的*障礙。
最常見的“苦果”
在考察大量股權激勵項目經驗的基礎上,發現股權激勵實施后導致的以下幾種“苦果”是最令股權項目實施者頭痛的:
(1)高管的所得大幅上去了,企業效益卻大幅下降;
(2)辭職套現,成了不少高管的*;
(3)股權激勵變成股權糾紛
(4)積極性沒有上去,權利欲望卻來了
(5)
1、高管的(de)所得大幅(fu)(fu)上去了,企業效益(yi)大幅(fu)(fu)下降(jiang)
股權激勵這個“舶來品”一度受到中國企業追捧的同時,卻出現了企業高管收入大增,而企業效益大幅下滑的不良后果。據統計,2006年初到2008年3月21日,僅滬、深兩市就有90家上市公司公布了股權激勵方案。在此期間,大部分企業高管層的所得上去了,而企業效益卻大幅下降了。2010-2016年,大量的上市公司做了股權激勵,七成以上無法達到預期效果!相對于資源并不雄厚的額中小型民營企業,股權激勵的預期效果更加沒有指望了!
例如,伊利和海藥兩家公司高管所持股份,分別達到股本總額的9.681%和9.88%,2006年4月伊利高管潘剛獲得1500萬股,當時行權價格為13.33元,他獲得的股權激勵是他當年薪酬87.4萬元的100多倍;格力電器高管朱江洪和董明珠經過二次股權激勵,兩人合計占激勵股份總數的百分比,由第一次的42.08%提高到了46.76%,身價按當時算超過了1.9億元,稱得上是一夜暴富。而企業的效益如何呢?很不理想。如,2007年伊利營業利潤虧損971萬元,海南藥業則約虧5000萬元。
2、辭職套(tao)現,成了(le)不(bu)少(shao)高管的*
上市公司的高管作為公司的決策者和經營者,對公司的實際情況最清楚、對公司股票的實際價值最清楚、對公司發展的前景也最清楚。當通過種種手段或是乘著股海順風,眼看公司股價己漲到了頂點,這時,他們想的第一個問題,不是使企業怎樣進一步發展,而是手中的股票怎么辦?
要拋,而《公司法》第142條有規定,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在任職期間每年轉讓的股票不得超過其所持有本公司股票總數的25%;不拋,如果泡沫破滅,股價下來怎么辦?最好的選擇那就是辭職,辭職了,就能一次拋售套現。至于企業會受什么影響,這就統統不管了。據報道,在股價漲到頂點時,就有不少企業先后辭職套現,如三花股份公司先是原副總裁、董事任金士,董事王劍敏于2006年3月辭職,接著是原董事長張亞波2007年4月辭職。另據有關媒體透露:思源電器、新和成、德豪潤達、科華生物、天邦股份、海翔藥業等公司,都有不同程度存在著高管辭職套現現象。
據我們調研了解到,深圳一家美容院在實施了股權激勵之后,曾經被老板視為妹妹的一個跟隨了公司超過十年的“人才”,一年之后就提出套現,公司沒有那么多的現金流,咋辦?無奈之下,公司將旗下5家美容院折現之后給了曾經的高管!留給老板的不僅僅是財富的損失,更多是情感的打擊和對人性的失望!
股權是門綜合學科,希望通過幾天的學習就能掌握,根本是個偽命題!做到深度了解就不錯了!在具體落地的過程中,每家企業都不一樣,結果就鬧出了形形色色的悲劇!
3、股(gu)權(quan)激勵變(bian)成股(gu)權(quan)糾(jiu)紛
股權激勵過程中,不合理或不嚴謹的操作會引發許多糾紛。最典型的案例莫過于:2007年,雪萊特兩發起人股東對簿公堂。2002年,雪萊特董事長柴國生,為激勵高管,自愿將名下占公司總股本3.8%的股份贈給時任公司副總經理的李正輝,并規定李正輝自2003年1月1日起在雪萊特公司服務時間須滿5年,若中途退出,以原值除以服務年限支付股權。2004年,柴國生再次將名下占公司0.7%的股權贈與李正輝,而李正輝承諾自2004年7月15日起五年內,不能以任何理由從公司主動離職,否則將按約定向柴國生給予經濟賠償。
但李正輝于2007年8月25日辭職。一個月后,柴國生以未履行相關協議及承諾為由,將李正輝告上法庭,要求其返還之前由原告贈予的上市公司5223886股并賠償損失。最高人民法院認為,因為缺乏支付款證據,李正輝3.8%的股份應屬柴國生“贈與”。但對于柴國生要求李正輝返還其受贈的全部股票不予支持。這是國內*股權糾紛案例,之后這種股權糾紛案例不斷再現。
4、積(ji)極(ji)性沒(mei)(mei)有提升(sheng)(sheng)多少(shao),但(dan)是對權(quan)(quan)利的要求倒是提升(sheng)(sheng)了(le)很(hen)多!對于沒(mei)(mei)有企業家精神(shen)的人來說,一(yi)旦掌(zhang)握的權(quan)(quan)利或(huo)者(zhe)進入(ru)到(dao)治理層(ceng)面,對組織(zhi)將是一(yi)場災難或(huo)者(zhe)是個隱(yin)患,憑空為組織(zhi)增(zeng)加了(le)不(bu)(bu)少(shao)不(bu)(bu)安定(ding)的因素(su)!虛(xu)股(gu),小股(gu)留不(bu)(bu)住核心人才的,實股(gu)又必定(ding)有種種問(wen)題!
5
類似這樣的例子不說數不勝數,至少也成為一種常態,很多公司雖然進行了股權激勵,但大部分時候無法帶給企業預期的效果,卻為此付出了巨大的成本,企業發展到關鍵時刻,核心層鬧糾紛,昔日情同手足,今朝反目成仇,甚至江山易主,怎么辦?
鑒于太多企業反饋在實施股權激勵過程中出現很多的困惑和一些列的問題,作為一家享受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負責任的機構,海川國際特推出專項限時義診和輔導服務。
凡是兩年內參加過正規的股權激勵課程學習并且營業額在3000萬以上的企業,可以帶著自己在該領域實施過程中的任何棘手的問題,來參與我們三個小時的專家一對一免費輔導!
時間6月1號-6月18號。
特別提示:
一定是有參加過正規股權激勵課程憑證!
一定是全程免費輔導!
一定讓你滿意而歸!
名額有限,先到先得!
轉載://bamboo-vinegar.cn/zixun_detail/29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