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3.15”消費者權益日已經過去了,當時央視晚會的主題就是“共筑誠信,我們在行動”。誠信,已經成為當前社會經濟生活中的熱門話題。
誠信成為熱門話題后的冷靜思考
企業信用問題是今年兩會代表和委員們普遍關注的熱門話題。今年的兩會報告都專門談到了誠信問題。朱镕基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加快建立企業、中介機構和個人信用檔案,使有不良行為記錄者付出代價。”政協在第二次記者招待會上專門邀請五位委員就市場經濟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問題回答了中外記者的提問。
熱門話題已經(jing)開始(shi)變(bian)(bian)淡了,但也引起我(wo)們更為深刻的(de)(de)(de)思考。應當說,隨著市(shi)場經(jing)濟的(de)(de)(de)發展(zhan)和完(wan)善,各種經(jing)商的(de)(de)(de)招數和策略真(zhen)是層出不窮,變(bian)(bian)化萬千,但有一點卻是共(gong)同的(de)(de)(de),那就是塑造品牌,“取信于民”,以(yi)贏得客戶的(de)(de)(de)信賴。
2001年被(bei)(bei)媒體(ti)稱為“信用(yong)年”。大家(jia)一定還記得去年是(shi)(shi)一個炎熱(re)的(de)(de)夏天,而去年高考(kao)(kao)作文(wen)(wen)(wen)試題就是(shi)(shi)要求考(kao)(kao)生讀一則簡短寓言后,寫一篇(pian)以“誠信”為話題的(de)(de)文(wen)(wen)(wen)章(zhang)。一位考(kao)(kao)生用(yong)古白話文(wen)(wen)(wen)編撰的(de)(de)關(guan)(guan)羽坐(zuo)騎赤(chi)兔馬為“誠信”殞命的(de)(de)《赤(chi)兔之死》,借(jie)古喻今,文(wen)(wen)(wen)如流水,被(bei)(bei)南(nan)京大學破(po)格錄取。許多人也許贊譽(yu)其美文(wen)(wen)(wen)美侖美奐(huan),我(wo)卻驚嘆(tan)出題者對時(shi)事的(de)(de)關(guan)(guan)注。
市場經濟本來就是法制經濟、信用經濟。在市場競爭中,守信是成功者的紀念碑,而失信則是失敗者的墓志銘。據一項調查顯示,超過80%的居民對企業誠信度普遍不滿。道德的淪喪、信用的缺失,會帶來經濟秩序的混亂,危害經濟的健康發展。我們不由得又想起那句話:三天能出一個暴發戶,三年未必能夠造就一個貴族。實際上,這句話是對誠信問題最逼真的寫照和最深刻的注解。假冒偽劣,只能欺瞞一時,卻騙不了一世,因為“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誠信應當是永恒的話題,企業需要精心呵護
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里,經濟生活中的誠信原則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從銀廣夏陷阱到基金黑幕,騙局輪番上演令人目不暇接。原以為這是市場經濟初期的混沌,可去年末美國安然公司宣告破產,信譽光環失去后如此脆弱,我們便尋找到了問題的答案,信用絕不是曇花一現的熱門話題,既不是市場經濟初期特有的問題,也不是市場經濟特有的問題,而是企業發展和經濟繁榮的永恒主題,應當成為所有企業的安身立命之本。
我(wo)們的老祖宗孔子曾經有(you)一句名言:人而無信,不(bu)(bu)(bu)知其可。孔子的弟子子路曾經問孔子,說(shuo)(shuo)食(shi)物(wu)、軍隊和信用(yong)三者如果不(bu)(bu)(bu)能保全,那(nei)么將作何選擇。孔子首先放棄(qi)了(le)軍隊,然后(hou)又放棄(qi)了(le)生命,但是卻(que)不(bu)(bu)(bu)愿意放棄(qi)信用(yong)。并說(shuo)(shuo),自古皆有(you)死(si),人無信不(bu)(bu)(bu)立。
對個人而言要講究公道,對企業而言則要講求信用。過去,我們談論得更多的是人要言而有信;今天,企業信用成為阻礙我們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從而引起社會更廣泛的關注。歸根結底,誠信就是求實,就是先做人,然后才能成就事業。
誠信要求企業對外樹立良好形象,對內建設相互信任的團隊
對于企業而言,誠信的含義包括了兩個方面:一是外部的形象,包括企業的身份、守法經營情況、產品質量和服務情況、銀行信用和商譽等內容。市場競爭是公平競爭,是在規范的經濟秩序中進行的,一切欺詐、投機取巧、不講信譽的行為都是社會公眾所排斥和鄙視的;二是內部的文化。孫子曰:“將者,智信仁勇嚴也。”這里的“信”字,是說領導者必須信賴自己的下級,并能夠獲得下屬的信任。誠信在企業內部就是表現為老板與員工之間,員工與員工之間的相互信任關系。企業團隊的相互溝通和合作必須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以人為本就是以誠為根。
中國新興企業各領風騷三五年是常有的事。哲學上有個原理,說外因因內因而變化。曾經有這樣一個觀點,低層次的企業經營產品,中層次的企業經營資本,高層次的企業經營文化。這個觀點未必就是正確,但是至少說明和印證了優秀的文化才能夠造就優秀的企業。企業只有以對誠信原則的張揚,才能夠對外樹立形象,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誠信建設需要企業自我維護和整個社會的共同努力
在企業管理中有這么一句話:信任是好的,制度是更好的。規范管理要求我們以現代企業制度及其制度創新、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使企業不斷躍上可持續發展的平臺。
搞企業在對外商務談判、簽訂合同或協議時,大都寫上要遵循“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原則。而市場競爭慘烈到無序渾沌時,你首先考慮的往往不是賺錢的問題,而是風險防范,只有規避風險之后才能研究如何盈利。市場經濟最大的風險是道德風險。當人們的良知泯滅的時候,一切都是無法預知和不可控制的。因此,誠信應當建立在市場規則之上的。
可持續發展是企業的永恒追求。企業自創立伊始,便踏上了充滿風險與挑戰的成長之路,這時,需要企業首先要潔身自好,樹立起誠信的旗幟,以品牌形象贏得市場的長久發展;同時,整個社會也要營造出誠信的社會氛圍,建立和完善失信懲罰機制,使誠信真正成為市場經濟的通行證。
一般來說,通常有三個標桿來判斷企業的行為:一是法律的,這是最低的標準;二是道德的,這是最基本的要求,但高于法律的約束;三是理念的,這是最高的標準。誠實是做人之本,守信是立事之根。誠實守信,才是打造長壽企業,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石。
轉載://bamboo-vinegar.cn/zixun_detail/1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