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qi)業(ye)人(ren)工(gong)成本(ben)管理是現代企(qi)業(ye)制度(du)建(jian)設的一項重要工(gong)作,管理者必須高度(du)重視(shi),制定切實可行的辦(ban)法,以節約(yue)人(ren)工(gong)成本(ben)開支為(wei)起(qi)點,把企(qi)業(ye)的效益搞上去,使企(qi)業(ye)對(dui)員工(gong)更富于(yu)凝聚力(li),對(dui)市場更具有(you)競爭力(li)。
一、要取全、取準各項基礎資料
取全、取準各項基礎資料和數據是人工成本管理至關重要的基礎工作。取全、取準各項基礎資料的主要方法有直接取得法、間接計算法和剔除法。
1. 直接取得法:是指構成人工成本的工資總額、工資外收入、勞動生產率,可直接以勞資部門的統計數據為準; 福利費、工會經費、教育經費、社會保險費、社會性服務費、成本(費用)總額、銷售收入、利潤總額、住房費中的職工住房公積金,應以財務部門提供數據為主,勞動保護費應直接以安全部門提供數據為準,增加值應直接以計劃部門數據為準。
2. 間接計算法:是對無法直接取得數據的人工成本構成項目和指標,按照占有的資料和規定標準,采用間接計算取得數據的方法。如有些企業對職工的“暗補”,可采用按人數或戶數、定額、價格計算取得數據。
3. 剔除法:是為防止重復計算而從相關的項目中剔除重復部分的方法。如社會保險中的醫療保險費的來源主要是職工福利費,如果福利費已全額計算了人工成本,則社會保險中的醫療保險費應予以剔除。
二、要定期分析評價人工成本,寫出有指導作用的分析報告
人工成本分析評價一般是一、三季度簡單分析,半年和年終要重點分析,在分析的基礎上寫出人工成本分析報告。寫人工成本分析報告的核心是解決員工收入要增長與產品生產(經營)成本要下降的矛盾;人工成本分析報告要以判斷做題目,以數據為語言;結論在前,論據在后;判斷在前,分析在后。人工成本分析報告的主要內容應包括:
1. 人工成本*值在下屬單位間的對比,在各崗位間的對比,在年度間的對比,企業人工成本與行業人工成本分級標準的對比;
2. 人工成本相對指標的對比分析;
3. 人工成本投入產出指標的分析;
4. 人工成本構成關系分析;
5. 本單位主要人工成本指標的預測;
6. 加強人工成本管理的措施建議。
三、界定合理的工資水平,保持人工成本的適度增長
工資是人工成本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報酬是激勵勞動效率的有力杠桿。加強人工成本管理,控制人工成本的根本目的不是把人工成本壓的越低越好,而是使人工成本與企業經濟效益的增長保持適當的比例關系,既能使員工收入水平適當提高,福利得到一定改善,也能使企業利潤相應增加,競爭能力得到加強,使企業走上增產、增效、增收的良性循環。對于企業中的關鍵崗位和關鍵人才,要以優厚的待遇牢牢吸引他們,發揮他們的積極性,為企業進行開拓性創造性的勞動。對于普通的生產工作崗位,它的工資水平應與該崗位社會公認的水平大致相當。各工種崗位的工資水平應該圍繞社會平均價格波動,應做好行業的工資價位調查,制定出行業各崗位工種的工資參考價位,使企業的工資投入也逐步與市場接軌。
片面的一味壓低人工成本和不顧企業經濟效益和市場條件,盲目地增加人工成本的做法應予以防止和杜絕,只有人工成本的適度增長,控制得當,投入合理,增長有序,引導有方,才能有效地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提高經濟效益,增強競爭能力,從而推動社會進步。
四、規范用人層次,杜絕人工成本的流失
規范用人層次,即規范對人力資源的管理和使用。所謂人力資源是指組織活動范圍內對人力這一資源進行科學管理,合理利用和有效開發的程序和方法之總和。人力資源的開發和管理使用是一門嚴謹的科學,在編制用人計劃和預算之前,必須對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和生產產品的技術含量要做到心中有數,然后,再來設計用人層次和數量計劃,匹配于工作要求。
由于崗位要求的 不同必然決定所需人力資源的差異,不同層次的勞動需要不同層次的知識和能力,勞動層次的明晰勢在必行,只有層次清晰,才能責任到位,考核有度,才能形成一個穩定、凝聚的勞動環境,才能真正做到知人善任,才盡其用。構筑合理的用工層次結構可以為建立科學合理的職位價位奠定基礎,更有利于競爭機制的形成,有效地杜絕人力的資本流失。
目前有些企業盲目追求高學歷、高職稱、高技術的人才。高素質的人才需要較高的薪金和待遇。如果普通的職位也選用高級人才,不僅是人才的浪費,也是企業投入的浪費。企業的高、中、低應有一個合理的結構,適當的比例,各崗位、職位制定適當的用人標準。如果企業選用不當,人員失去相對穩定,造成教育、培訓費投入的增加,對企業工作的影響更是無形的損失。因此企業應注意選聘適當的人才。
五、強化社會保障制度,優化發展環境
社會保障主要包括:社會保險、社會救濟、社會優撫、社會福利等待遇。社會保險是社會保障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保險的實施范圍遍及全體勞動者;把勞動者的基本保障作為政府行為;社會保障基金多渠道籌集;個人自行儲存與社會統籌互濟相結合;多層次的社會保險制度;建立集中統一分級管理的機制;要搞好我國的社會保險制度的改革,突破產品經濟的社會保險理論,探索和發展市場經濟的社會保險理論。
社會(hui)(hui)保(bao)險(xian)體系改(gai)革應(ying)遵(zun)循保(bao)險(xian)與(yu)就業、單(dan)位分離;基本(ben)保(bao)險(xian)普及(ji)化、社會(hui)(hui)化、一體化;權利(li)與(yu)義務結合(he)(he)、公平(ping)與(yu)效率結合(he)(he)、自保(bao)與(yu)自助(zhu)結合(he)(he)。通過改(gai)革,為企業和職工(gong)不(bu)斷走向市場,創造(zao)良好(hao)的(de)環境。
轉載://bamboo-vinegar.cn/zixun_detail/5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