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效考核是企業管理過程中很關鍵的一個部分,它究竟考核哪些內容?這一點非常具有技術含量。
全面績效考核包括“素質(KCI)-過程(GS)-結果(KPI)”三大模塊,這三大模塊構成了全面績效考核的全部內容。
向農民學績效
管理學原理認為,先有投入,后有過程,最有有產出。由此來說,績效管理正好與我們在農業勞動中的一個規律相符合,這個規律就是農事規律。
農事規律
什么叫農事規律?農事規律是一個自然規律,它不以人的意志力為轉移。在農業生產中,自然規律制約著耕種,決定著收獲。在適宜的自然條件下,人們先要耕種,仔細管理土地,到最后才會得到不錯的產出或收獲。這就是農事規律。
農民種田盼望秋收。那么,如何讓秋收具有確定性,如何讓秋收確保是大豐收呢?有什么可以實現的方法嗎?當然有。那就是一定的農業技術和細心的管理。要進行鋤草、施肥、殺蟲、澆水,還要關注農作物的生長。
但是僅僅做到這些,也不一定就*能保證豐收。如果春天播種的種子質量不好,即使照管得再怎么細心,也無法實現豐收的愿望。
農事規律簡單地來說,就是春天播種,夏天耕耘,秋天好收成。如果說一個農民春天隨便撒下種子,夏天跑去喝酒、玩耍,等秋天回到家一看,大豐收了,這未免太神奇了。
或許也會出現這種情況,比如剛好那年風調雨順,結果自然也有可能大豐收。然而,這種大豐收是偶然因素所致,并非出于必然。我們不能年年抱著這種僥幸豐收的心態進行農事生產。
如何讓秋天的好收成變為必然呢?這就需要在最初我們認真選種,在生長期間我們悉心照顧農作物。春天,選到合適的種子,播撒下去。夏天,適時地灌溉,殺蟲,鋤草。到了秋天,毫無疑問就會有好收成。
因為在整個生產過程中,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符合農事規律的,結果自然也會符合農事規律。投入了,我們就會有產出。
換句話說,在農事生產中,只要按照規律去做了,結果就會好。這樣的道理也符合管理理論。
在管理理論中,這種規律叫做“投入過程產出”規律。在管理中,我們要有投入,就要先樹立好總體的框架,建立系統的績效管理模式,就像春天選種一樣,進行這項工作必須認真細心,這關系到后續工作的結果
轉載://bamboo-vinegar.cn/zixun_detail/108961.html